以明度為主的配色

       
只憑色相的選擇要達到配色的調和與不調和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到明度和彩度的關係,夢和斯本莎的色彩調和論,就特別強調明度是配色美的主要因素,認為明度對比顯著的色彩才會調和,至於同一明度或眩耀(GLARE)的現象,就不調和。

        大部分的色彩學家都認為明度左右調和甚距,是所有色彩配色中影響最大的色素,而且畫面上的明度差異及明暗分佈,更是引發各種不同感情的主要因素。在配色時,明度的運用可分幾方面來考慮。

1. 畫面的高低調子

即整個畫面上要製造高明度(高調)的效果,或是低明度(低調)的效果?

也就是將明度系列分為9個階段時

最低及最暗的1~3階段稱為低調子

4~6的中間階段稱為中間調子

7~9的最明亮部份稱為高調子。

   

高調子的色彩,具有積極、快活、清爽、明朗的感覺,適合表現輕快、開朗、親切、華麗等  畫面效果。

 

高調子的作品,清快,華麗,小面積的高彩度,強調出畫面的華麗感。

中間調子的色彩,具有柔和、幻想、甜美的感覺,適合表現高雅、古典、奢華的畫面效果。

 

中間調子的作品具有柔美及典雅,整個畫面明度相近,而以色相的對比作出效果。

低調子的色彩,則具有苦悶、鈍重、明暸、暖和的感覺,適於表現陰沈、憂鬱、神秘、莊重的畫面效果。

 

低調子的作品,神秘、莊重、少許的高明度,作出對比及主題效果。


        配色時要注意:高調子的畫面,也要包含少許的中、低明度色,才不會使畫面散漫無力,欠缺堅實感。同樣的低調子的畫面,也不是一味的降低畫面的明度,而是在大面積的低調子上,配上少許的中、高明度色彩,使造成適當的對比效果,才是優良的配色方法。

2. 畫面的明度差

        即考慮畫面上的明度差異要相近、或增大的程度。等明度時,很難調和,為了調和,明度差至少要有一個階段以上的差異。在高明度間,明度差在一階段時便可得到調和,其他則明度差要大些才能得到調和。一般而言,明度差在1~2階段時,稱為「類似明度」的調和,才有融合的效果。明度差在3~5階段以上時,稱為「對比明度」的調和,是使用範圍最廣的配色,明度差在8個階段以上時,兩色間就產生眩耀的現象,而產生不調和的現象。(但無彩色的黑白除外)。

        明度差在3或3個階段以內者,稱為「短調」,具有柔和、寧靜的效果,明度差在5階段以上,具有強烈的對比與明確的訴求力,稱為「長調」。

類似明度的調和

對比明度的調和

 


3. 高低調子與明度差的關係

按照明度的高佐與對比的強弱,我們可以把畫面的效果分為6大類:

高長調 整體畫面為高明度、強對比的構成,具有積極、活潑、愉悅、陽氣之性格。
高短調 整體畫面為高明度、弱對比的構成,具有柔和、優雅、沈默、憧憬、女性之性格。
中長調 整體畫面為中明度、強對比的構成,具有剛強、豐富、男性之性格夢幻、或理念上的境界。
中短調 整體畫面為中明度、弱對比的構成,具有夢幻、或理念上的境界。
低長調 整體畫面為低明度,強對比的構成苦悶、思慮、爆發性,適於描寫思想性、人生性之題材。
低短調 整體畫面為低明度、弱對比的構成,具有憂鬱、或死亡之意境。

 

短調的作品

低長調的作品

 

4. 明度差與其他配色因素

明度差
色相差成反比的關係:即明度差愈小,色相差要愈大;反之明度差愈大,色相差要愈小。

明度差
彩度差成反比的關係:即明度差愈小,彩度差要愈大;反之明度差愈大,彩度差要愈小。

明度差
面積比成正比的關係:即明度差大時,面積比要大;明度差小時,面積比要愈小。

5. 色相、明度與配色的關係

        就色相環上的各種純色而言,各具有不同的高、低明度,如黃色明度最高,而紫色的明度最低。

        高明度的純色,只要再加多一點白,就可達到高明度,但要加相當多的黑,才能達到低明度。因此,高明度的純色,其明色部分(加少量的白)彩度高,而暗色部分(加大量的黑)彩度低,同理純色的明度較低的色彩,在暗色部分的彩度高,而明色部分彩度低,基於以上的關係,在配色時,若要充分發揮黃色的效果,在整個畫面上要保持高明度的秩序,而紫色需要在整體上有低明度的秩序,換言之,適用於黃色的色彩,必須是淺色;而適用於紫色的色彩,必須是暗色。

 

 

 

以彩度為主的配色

        彩度在配色上具有強調主題,製造活潑效果的功用,也是決定畫面強烈、微弱、樸素、華麗等效果的重要因素。彩度愈高,獨立性愈大,愈不容易調和,彩度愈低、愈容易調和。

        彩度作用於心理的效果,不如明度那麼強烈,通常明度1個階段的強度相當於彩度的四個階段,明度三個階段的差異相當於八個階段的效果。就彩度系列而言,彩度在三個階段以下時,由於接近無

        彩色,並不能顯現色彩感情,必須在五個階段以上的彩度,才能顯現色彩感情。

        依照兩色之間的彩度差異所產生的配色效果有:同一、類似及對比彩度的配色方法。

1. 同一或類似彩度的配色

        同一或類似彩度的配色,在色相及明度上作出差異性是非常重要的,如二色皆為高彩度的配色,有鮮艷、強烈的感覺,若將色相或明度差變小時,便可得到較為柔和、穩重的效果。二色皆為低彩度的配色,有樸素、穩重的感覺,若將色相及明度作成具有對比性的效果,便可得到活潑、舒適的配色效果。

高彩度的配色,將明度差變小時,得到較為柔和、穩重之效果。


高彩度所構成的畫面,較強烈、華麗。



2. 對比彩度的配色

        高彩度和低彩度的配色,有鮮艷、突出的效果,若在面積上作變化,則隨著面積比而有不同的效果,有時也會產生穩重的感覺(高彩度佔小面積),若在色相或明度上再做出對比的關係,更可強調色彩的艷麗感。

        高彩度的色彩,和無彩色或是帶灰的色彩相配時,很容易成為有調和感的色彩。

 

 

 

 

以色調為主的配色

        日本色彩研究所將有彩色分為12種色調,並整理為華麗(V、S)、樸素(ltg、g、l、d)、明亮(p、lt、b)、陰暗(dp、dk、dkg)等四大色彩意象,又將無彩色區分為白、淺灰、中灰、深灰、黑等五大類。

        其中產生明暗差異的是明度,與華麗、樸素有關的彩度色調則是與明度、彩度互相關連而成

華麗的色調(v、s)
明亮的色調(p、lt、b)
樸素的色調(ltg、g、l、d)
陰暗的色調(dp、dk、dkg)

明亮的淺色調,常使用於食品的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