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潛在的影響】
  ● 鍾景輝選取之翻譯劇是當年前衛的劇目,如 Peter Shaffer 的 Equus (1973) 和 Amadeus (1979)。鍾景輝執導《莫札特之死Amadeus》於1983年在港演出。 1984年拍成電影並獲得奧斯卡獎八項大獎,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視為一部音樂家傳記電影來看。 其實 Petter Shaffer 與香港的查良鏞一樣,將歷史與自己創作的情節揉合在一起,該劇作是描寫人與神之間的鬥爭,劇的結果可以是各自演繹。 我覺得 Petter Shaffer 比查良鏞高出很多倍,他不單對心理分析、歷史等熟識。而且情節不是虛構的武俠人物,而是真實生活中的事跡。 這樣對於劇情的舖排較難,各樣細節亦需照顧,最後 Amadeus 劇本亦能顯出其戲劇性。
▒ 2011年再執導《莫札特之死》

 


小學與中一二時,因有接觸舞台的經驗,中三時順理成章地參與了校外的聯校(校協戲劇社)話劇活動,這是香港話劇發展的另一重要支線。 當年的劇目《會考一九七四》啟蒙了我的社會意識維持至今,印象猶深是當年古天農跨越年齡的演出。
 

正因為《莫札特之死》劇作所選的配樂關係,從此特別喜愛莫札特的音樂,並發展對其他古典音樂的關注和愛好,這可算是由鍾景輝間接所引發。
 
「我的戲劇與教育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