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as theory

藝術即理論

丹托 ─── 藝術即理論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明確挑戰先前的藝術理論。抽象表現主義 (Abstract Expressionism)、普普藝術(Pop Art)、極簡主義藝術(Minimalism)–這些理論及其他許多學派產生的作品,似乎破壞了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界線。一幅只有白色背景、黑色筆觸的大型畫作,能夠稱得上是藝術嗎?那麼,就意圖和目的而言,怎麼看都像你家附近超市倉庫的布瑞洛(Brillo)紙箱又如何呢 7 有沒有任何事物「不」可能成為藝術呢?如果一切都能成為藝術,那麼藝術本身還是一個有意義的概念嗎?

        針對當代藝術提出的挑戰率先接招的哲學家,亞瑟.丹托(Arthur Danto, 1924–)是其中之一。他是哲學家,也是《國家》(The Nation)雜誌備受推崇的藝評家。他的論文〈藝術世界〉(The Artworld),不僅認真看待當代藝術,同時也改變了有關藝術本質辯論的術語。

        丹托論述的重點是:「既然同樣是洗衣粉盒,像沃荷(Warhol)的《布瑞洛洗衣粉盒》(Brillo Box)(見圖)這種藝術品,和實際裝著洗衣粉盒的紙箱,究竟有何區別?」這就是所謂知覺上無法區分的相似物的問題。問題在於,假使我們不能感知藝術品與實物有任何不同,為何超市陳列架上的箱子不是藝術品呢?

        丹托的解釋有兩個要點:第一點是關於藝術理論;第二點是關於他所謂的「藝術世界」(“The ArtworId”)。

        藝術理論在確認某物為藝術品一事上,所扮演的角色如下:物件A即使從知覺上無法與物件B區分,仍是一件藝術品,因為在物件A背後有其理論及詮釋的基礎。雖然丹托在論文中提到的是「藝術理論」(artistic theories),但如果我們以「藝術詮釋」(artistic interpretations)的概念代替,他的意思會更加清楚。沃荷的《布瑞洛洗衣粉盒》之所以成為藝術品,而實物的箱子卻不是,理由在於前者有詮釋支持,使它具有明確的本體論特質(ontological properties)。例如,沃荷的箱子可能指涉美國戰後消費品大量生產的特質。布瑞洛牌的洗衣粉盒,雖然與沃荷的洗衣粉盒在感知上並無二致,但卻只是個箱子,不具備該項特質。根據丹托的說法,藝術品雖然本身也是實物,卻擁有其對應的相似物所缺少的特質。

        對於知覺上無法區分的相似物方面的問題,丹托提出的第二項解釋要點–藝術世界–是由「藝術理論的氛圍、藝術史的知識」所構成。這雖然不是十分精確的主張,但是可以如此解釋:要了解一個物體是否為藝術品,必須具備藝術史及藝術理論兩方面的知識。這是因為要成為一件藝術品,就必須在藝術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而這必須憑藉理論(或詮釋)才能辦到。如果沒有預先了解藝術史及藝術理論 ─ 簡言之,就是藝術世界–觀賞者就無法將一個物件「當成」藝術品看。

        丹托的主張與海德格在〈藝術作品的本源〉所提出的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海德格指涉的「藝術」,以及他視為藝術「作品」本源之物,與丹托指涉的藝術世界極為相近。他們二位都認為個別的藝術作品能夠被認定為藝術品,原因就只是有一套之前既有的基準支配藝術作品的生產與詮釋。

        丹托的理論影響深遠。對於許多哲學家而言,丹托的理論為對藝術本質的瞭解開闢新徑,使作品回歸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