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lism

理想主義

 

概說

        普遍說來,理想主義主張物質世界的重要性不如心靈或精神,而正是由後者形塑與推動物質世界。理想主義者選擇重視靈魂、心靈或精神甚於身體、物質和歷史事物。當一位藝術家呈現世界的方式受到(外表或比例等的)觀念規範時,我們就說他的作品屬於理想主義。
 

關鍵字
        永恆:不變的秩序;觀念凌駕於觀察;單純性;清晰
 
主要定義
        柏拉圖的「理型論」是影響文藝復興時期理想主義最重要的古典理論。觀念,或稱理型,包含一切必要而普遍的要素,因此是完美而永恆的;相對地,物質世界只是不斷改變的假象,不比影子更真實。
  
        盛期文藝復興的藝術家大師,包括達文西、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都與各種形式略為不同的理想主義相關。米開朗基羅因為仰賴「設計」的概念,因此與柏拉圖的理型關係最密切。「設計」這個詞指藝術家運用想像力而非透過模仿或複製自然模型等方式塑造出來的藝術作品。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也藉由賦予身體雄偉比例的作法將身體理想化。他的人物通常有異常發達的肌肉。
 
        拉斐爾的人物也一樣理想化,不過他們的特色是表情愉悅、安詳、優雅、線條清楚、顏色美麗,而非形體的雄偉。達文西的理想主義又有不同。他的特性是強調在純粹的人性中發現神性。美麗而微妙的臉部表情、人物與背景統一、免除暗示某種情感的不必要細節,都是其理想主義的特性。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力求描繪理想形象,並不是為了避免觀看世界,而是想捕捉隱藏在表象之中的絕對與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