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daism

達達主義

 

概說

        達達主義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據說是從字典裡隨機挑選出來的,在法文中,「達達」是木馬的意思。達達主義宣稱所有公認的道德、政治和美學信念都已經被戰爭摧毀。他們鼓吹對藝術採取一種破壞性、無禮和解放的作法。達達主義在1920年代中期為超現實主義所取代。
 

關鍵字
        破壞;解放;無意識;機遇;荒謬;現成藝術品;反資產階級;虛無主義的;機智的
 
主要定義
        1918年達達主義發表第一份宣言,主張達達主義「一個新的現實」,並指控表現主義是「對時代做多愁善感的抗拒」。達達主義者想讓社會摒棄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殺戮的民族主義和物質主義,而「震撼」是他們最重要的手法。達達主義除了是一場視覺藝術的運動之外,也是文學運動,在蘇黎世、紐約、柏林和巴黎都有獨立的達達主義團體。
 
        機遇與荒謬是達達主義的兩大要素,它表現對無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覺悟,並反對發展一套嚴謹的藝術理論,因為那會使人只是執著於藝術資料室毫無生命的限制。
 
        例如,阿爾普的拼貼作品是將紙隨機黏在它們掉落的地方。杜象則以「現成藝術品」裝設美感定時炸彈,所謂現成藝術品是指把一些經過他簽名,彷彿那是他自己製作的工業產品或日用品放在畫廊裡展覽。其中最有名的<噴泉>(Fountain)就是一個署名「笨蛋先生」(R Mutt)的小便斗。杜象利用現成藝術品否定傳統工藝以及藝術範疇。他想讓大家知道,我們用來標示、評斷藝術作品的定義與標準,對藝術來說可能是次要而不可靠的。